刚刚闹完新春,元宵节就悄然来临了。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是一年的第一个园月之夜。过去,每至其时,到处都要张挂彩灯,因此,元宵又称“灯节”。这一晚,人们燃放爆竹焰火,敲锣打鼓闹元宵,射灯谜,吃汤圆,表演歌舞、高跷、龙灯、旱船等文艺节目。
苏州元宵灯节,此俗更盛,所谓“吴中风俗,尤竞上元”。吴中旧有“闹元宵”习俗。人们敲击锣鼓铙钹为戏,不同节奏有不同的箔称,如“跑马两夹雪”、“下西风”等;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边击边行,儿童嘻笑环绕,满街鼎沸,谓之“走马锣鼓”。苏州的彩灯闻名天下,素有“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的美誉。“苏灯”精奇百出,闻名遐迩。灯节之时,悬彩,杂引流苏,大街通跟,灯彩遍张,夜则烯灯,火光烛天,光怪陆离,争奇斗研,游人如织。灯节还有打灯谜的习俗,人们将谜面粘在花灯上面,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
在吴中每逢元宵节,民间就有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另外,每至元宵前后,正月十三上灯,吃汤圆;十八落灯,吃年糕。期间自制和出售的各种彩灯精奇百出,光怪陆离,人物类、瓜果类、百族类以及琉璃灯、走马灯等各色灯彩亮相吴中各大街市,名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个“灯市”。夜晚城内城外游人如潮,“灯彩遍张,不见天日,”再加上盘旋跳跃的龙灯舞,热闹异常。乡间还有醵资造灯塔者,夜间上火,其光数里之外可见。还有赛灯之举,各以彩灯争妍斗奇,观者踊跃,其乐无穷。
在吴中妇女还有元宵夜“走三桥”的习俗。常年足不出户的妇女,元宵之夜结队而行,定要走过三座桥名为“吉利”、“太平”、“万年”的桥梁而回,据说这样可以祈求吉祥、消除百病,所以“走三桥”又叫做“走百病”。走三桥之俗源于古代的水祓信仰,古人以为水可以禳除灾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