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贴大地,仰望星空。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自然的声音了?漆黑一片的树丛中看萤火虫儿忽明忽暗地飞舞;微弱的路灯下夜精灵聚在一起奏响着独特的小夜曲;清晨被村里的鸡鸣狗吠声唤醒……回到原生态的自然,带着孩子一起重温儿时的生活,本期姑苏晚报重磅亲子系列活动《宝贝去哪儿》走进太湖三山岛,这里也是全国首个、目前唯一一个以村级形式打造的国家湿地公园。
三山岛上的马眼枣也陆续进入成熟季节。作为岛上独有的枣树品种,它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在江浙沪一带非常出名。本期“宝贝去哪儿”,孩子们和爸爸妈妈还一起走近这些已有百年树龄的枣子树,听听关于马眼枣的美丽传说、尝尝三山岛独特的味道。让小朋友们与湿地公园里各种小精灵亲密接触,三山岛湿地自然学校的老师们还专程为孩子们设计了一次奇妙有趣的昆虫、植物探秘之旅。
本期任务
自然探秘阶段,五个家庭要在湿地自然学校老师的指导下,比比谁搭的帐篷最快最好,看看哪个家庭能够找到最多种类的植物、昆虫;民俗风情体验阶段,孩子们则要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带着一颗祈福之心,寻找岛上的百年枣树,看谁能采到最大最甜的枣子。虽然两天一夜的活动用两句话就能概括,但是所有家长可都对这次旅行赞不绝口哦。
场景重现
从长圻码头出发,当五个家庭拎着行李、走出游船、踏上三山岛的土地时,我们这些经历过数次“宝贝去哪儿”活动的工作人员都惊呆了:帐篷、望远镜、头灯……这期两天一夜的活动不仅时间最长,也堪称“最科技”。稍作整顿之后,自然探秘阶段在湿地自然学校的“长嘴鸟”老师组织下正式开始了。五个写上不同鸟类名称的名牌,随意抽取之后,五个家庭的名称正式确定下来。最开心的要数朱起冉,他逢人大笑:“我属鸡,抽中了雉鸡家庭,太巧了。”
趁天还大亮,观鸟达人、天文爱好者“脉动”老师随即组织大家在湖边搭帐篷。虽然五个家庭都曾外出野营,但如此大规模还是首次,在湖景的映衬下,孩子们一边熟练地搭帐篷,一边互相小声念叨着:“千万别下雨!我们还要去找萤火虫呢!”这五个城里娃竟然都没看过萤火虫,夜晚的寻萤可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而天气预报的“暴雨”俩字则让孩子们一路上都在担心。所以,帐篷一搭好,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催着老师们启动探秘之旅了。
沿湖的小路,一千米不到,似乎五个家庭都曾带着孩子走过。但这一次的体验截然不同:左边,江苏野鸟会“悠游”老师举着望远镜招呼:“小朋友们快看,那边有一只水雉。”右边,饲养栽培过一千三百多种动植物的达人“虫哥”激动地让大家屏住呼吸:“前方石头上,停着一只珍贵的丝带凤蝶,小朋友,你们运气真好。”正当大家饶有兴致地赏蝶时,另一名达人“小黑嘴”老师已经支起了单筒望远镜,调整好方向和焦距:“发现绣眼鸟了,大家快来。”植物学专家“Sophora”老师淡定地跟在一群好奇宝宝身后,随时准备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这是鸡头米吗?”“那是不是牵牛花?”
本来几分钟就能走完的小路,孩子们在这里寻踪了整整一个半小时依然意犹未尽。在观赏动植物的同时,湿地自然学校的老师们也不断灌输各种自然知识。当我们折返营地时,孩子们的对话已经极富“技术含量”,不再是最初的“看那只蜻蜓”,而开始讨论:“你觉得那只是红蜻还是黄蜻?”不过最让家长们和老师们欣慰的是,当第二天活动总结时,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好几条观鸟守则:不要近距离打扰它们生活;握手中观赏时不能用力太大;野外观鸟注意防蚊虫……
不能不浓墨重彩提及的,是孩子们夜晚寻萤的奇妙过程。夜晚的三山岛除了各种虫鸣再难听到别的杂音,大部分角落甚至没有路灯分布:大手牵小手,戴着头灯,寻萤之路在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开始了。越走越偏僻,正当女孩子们有些害怕时,老师一声令下:“全部关灯。不要出声。”在左手边的一片草丛中,期待已久的萤火虫就这样出现了,虫儿自顾自地飞着,孩子们屏住呼吸激动地看,家长们却小声地在一旁感慨:“上一次看到这个场面是几十年前?”回来的路上,所有人都在唏嘘,一则为萤火虫的美妙而叹,二则为“宝贝去哪儿”的好运而赞:传说中的暴雨,真的为了孩子们偿一个心愿而退让了。
第二天早上,短暂的湿地自然学校“结业”仪式之后,孩子们开始了另一段岛上风俗民情之旅。“孩子为了虫虫而来,我们其实更多是冲着祈福来的。”一位家长笑道。因为有“早生贵子”、“一日三颗枣、青春永不老”的诸多口彩,更因为这是只有三山岛上才有的品种,口感极佳的马眼枣每年成熟期都会引发周边城市的“上岛高潮”。今年也不例外,在一片熙熙攘攘的“寻枣客”中,我们“宝贝去哪儿”的家庭当然有最特别的优待:孩子们被领到一片有百年历史的枣子园里,大家要亲手采枣子喽。孩子被爸爸纷纷扛在肩膀上,直接在树下开吃了,妈妈们则站在枣树下默默合掌祈祷。吃完后大家还不过瘾,每个家庭都大包小包装了很多马眼枣:“这可是送人最珍贵的礼物,除了这短短几天在岛上能买到,其他哪里都没有呢。”枣林的农民告诉记者,因为今夏雨水多、高温天少,枣子的甜度比往年略差,也有不少枣子被雨水打到了地上:“想吃可要抓紧,今年枣子期只有一周,9月1日左右估计就没了。”
相关链接:
本期活动特邀专家
陈林——自然名:悠游。江苏野鸟会资深会员,长年野外观鸟,多次参与地方鸟类手册编撰。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培训讲师。
王金虎——自然名:Sophora(槐树)。苏州科技学院副教授,植物学博士,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培训讲师,致力于植物生态的教学与研究。
郭陶然——自然名:虫哥。哲学学士,生物科普杂志撰稿人,城市荒野工作室创始人。自幼酷爱自然,曾饲养栽培动植物一千三百余种。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培训讲师。
周敏军——自然名:小黑嘴。江苏野鸟会保育板块版主,兰州大学IT专业,观鸟资深达人。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培训讲师。
宝贝风采
一号宝贝
一号麻雀家庭:陶海立,男,10岁
家长感言:一次超级体验,动手动脑,有很多新发现。在广阔的大自然中,有这么多可爱的小精灵与我们共同生活。感谢能有这么好的机会去观察。
二号大白鹭家庭:黄鑫瑶,女,12岁
家长感言:能和许多植物、昆虫、鸟类专家一起走进大自然很有意义。弥补了孩子知识的盲点,增长了见识。
三号乌鸫家庭:王子涵,男,10岁
家长感言:仿佛重回到童年,看到了浪漫的萤火虫,认识了它们的幼虫。吃到了超甜的马眼枣,孩子得到了锻炼、同时长了见识。
四号宝贝
四号雉鸡家庭:朱起冉,男,10岁
家长感言:孩子和家长在活动中对奇妙世界有了感性认识。花鸟虫草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插图,而是生动的倾听、触摸和责任、保护。
五号宝贝
五号红嘴鸥家庭:张思语,女,12岁
家长感言:从没带孩子在野外露营,孩子十分兴奋,真是一次珍贵的体验。特别是农村野外的晚上,萤火虫给孩子带来了特别惊喜,作为家长也燃起儿时记忆。她抛开走入丛林的恐惧,仔细观察虫子特性,开心坏了
来源:《姑苏晚报》记者:周伟蔚、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