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让“人文吴中”散发迷人魅力
时间:2013/4/23 0:00来源:

    当你背起行囊来到吴中区,定能听到一句响亮的广告语:“山水苏州,人文吴中。”
  的确如此,大自然赐予吴中区苏州最优美的山水,拥有三分之二太湖水面,揽太湖58峰于怀中;国务院规划的沿太湖13个风景区69个景点,吴中区拥有6个风景区34个景点,真可谓“太湖山水美,一半在吴中”。同时,吴中区拥有苏州丰富的帝王文化、宗教文化,还有风味独特的甪直水乡服饰文化,邓尉香雪海梅花文化,更有特色鲜明的光福太湖渔文化以及工艺文化、穹窿山孙子文化……
  而在笔者看来,“山水苏州,人文吴中”更是吴中区保护好苏州美丽山水、丰富人文资源的庄严承诺,传递出吴中人民建设“美丽吴中”的信心与决心。
  据媒体报道,去年8月吴中区就吹响了建设“美丽吴中”的“集结号”,计划投入15亿元,利用两年时间,创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的国家5A级景区———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形成涵盖太湖生态山水、人文历史等多种旅游产品,覆盖从太湖游览观光到太湖深度体验等多种旅游形式的“大景区”,让世人更多更好地体验“山水苏州”。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是吴中区的一幅“双面绣”。平心而论,与目前“山水苏州”的强势相比,“人文吴中”相对就显得薄弱。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最终的竞争力、影响力都将归结于文化。笔者以为吴中区在“人文吴中”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重点要在“钻天洞庭”的商业文化、“香山帮”的建筑文化上求突破。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与设想:
  首先要充分认识其价值,予以高度重视。“洞庭商人”、“香山匠人”是整个太湖流域唯一的两大特色鲜明的区域人群文化,完全可与苏州状元、苏州昆曲、苏州评弹、苏州刺绣相提并论,在中国商业史、建筑史上,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应该提高认识,加以充分的重视。可以组织力量,抢救与挖掘相关资料。由于受“重本轻末”封建思想影响,“洞庭商人”、“香山匠人”的资料保存甚少,少量的第一手资料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消亡,应该把它作为一项政府工程,投入人力物力,抢救挖掘,整理保存。还可以组织专家撰写并出版 《洞庭商人》、《香山匠人》书籍,广泛推广宣传;同时可以拍摄成纪录片或电视剧,扩大影响。前几年一部《乔家大院》的电视剧,曾使得晋商妇孺皆知,便是一例。
  其次要扩建蒯祥墓园并充实内容。太湖度假区内现有蒯祥墓园,但与“香山匠人”的地位不相匹配,因而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建为纪念馆,充实内容,全面展示香山匠人的各种生产工具、历代名匠名师,以及他们参与的著名建筑。
  再次可建立“洞庭商人”纪念馆。“洞庭商人”名列中国十大商帮,风火商界数百年,至今没有一个纪念馆或陈列室。东山、金庭大量的民居古宅本身就是洞庭商人留下的遗产,完全可以利用现存的民居建一个“洞庭商人”纪念馆。笔者以为放在金庭镇或许更好,一是金庭古村集中,闲置的旧民居很多,二是金庭的人文资源相对比较薄弱,三是让游客在西山岛上能够逗留时间更长。
  吴中区人文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缺少系统的挖掘整理,目前主要还停留在民间自发的基础上,其潜力巨大。政府要加强规划,加以引领并做强,让“人文吴中”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

(来源:苏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