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上苍不是特别偏爱吴中,又怎会如此眷顾这方水土?
位于太湖之滨的吴中区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中心地带,不仅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更有着悠久而丰厚的历史积淀,辉煌而灿烂的人文景观,是博大精深的吴文化的发源地。
“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太湖的山川秀气,造就了吴中大地湖光山色的自然之美,也孕育出绚烂多姿的吴地文化。千百年来,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兵圣孙武、草圣张旭、塑圣杨惠之、绣圣沈寿……一位位声名显赫的大家,谱写下千古流芳的不朽篇章。走进吴中,仿佛走进了一幅恢宏大气而精美绝伦的双面绣,一面是现代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发展与腾飞,一面是世外桃源风轻云淡、鸡犬相闻的古朴与宁静……
天生丽质难自弃。既然拥有大自然如此的恩赐,吴中理当做好山水文章,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目前,吴中区正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主体,联合吴中环太湖景区,积极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创建5A,吴中将进一步理顺环太湖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机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湖休闲度假胜地。
新太湖时代已然来临,走出唐诗宋词的古典意境,穿越风云变幻的历史烟尘,吴中宛如一朵出水芙蓉,优雅如故,魅力依旧,却更焕发出一种自我更新、自我提升的勃勃生机。
大珠小珠,串起太湖最美的曲线
太湖山水竞秀美。吴中区是环太湖地区岸线最曲折,山丘峰坞最密集,林木花果最茂盛,空气水质最好的区域,四季皆有佳景,正所谓“春可观花品茗、夏有赏荷食鲈、秋能持蟹吟菊、冬日踏雪探梅。”2011年全区各景区(点)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亿元,已成为华东地区市民休闲旅游的集散地。
然而,尽管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吴中区在休闲旅游的发展和提升中,依旧面临着“三难”:资源分散,布局不合理;景点管理体制不一,机制不顺;策划、营销不统一,太湖品牌效应不显著。想要克服这些困难,资源整合正是首当其冲需要解决的问题。
太湖旅游度假区和东山、西山、穹窿山等吴中环太湖景区如同镶嵌在太湖山水间的明珠,熠熠生辉,但是就每个景区单独来看,都还不足以成为像九寨沟、云南丽江那样深入人心、闻名天下的明星产品。既然没有龙头景区,那么单独以任何一个点来创建5A,都不足以拉动太湖流域和吴中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只有连点成线,把太湖资源整合起来才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才能拉动吴中乃至苏州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观光旅游转型为休闲度假旅游,拉长产业链。因此,根据资源禀赋及交通位置,吴中区从2011年起斥巨资,下苦功,从“单打独斗”变为“十指紧握”,切实以产业的集聚化发展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功能的集合构建,游客需求的集中满足。提出了以太湖旅游度假区为主体,联合吴中环太湖景区捆绑创建国家5A级景区的创新构想,争取将吴中环太湖旅游打造成一个品质高、服务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的国家5A级景区,全面开启苏州太湖旅游新时代。
通过创建5A,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将充分利用江南水乡的水系优势,建设水陆并用、多级承接的服务网络,并实现信息联网、宣传联动、服务联通的旅游服务体系。届时,游客在景区内即可享受零换乘、直通各景点的一站式服务,吴中区将真正串联起一条太湖最美、最便捷的旅游路径。
放飞心情,品味吴中千年的风雅
“具区浩荡波无极,万顷湖光尽凝碧。青山点点望中微,寒空倒侵连天白。鸱夷一去经千年,至今高韵人犹传。吴越兴亡付流水,空留月照洞庭船。”唐伯虎的一首《泛太湖》,怀古抚今,耐人寻味。
历史苍茫如烟水,吴中朴素的真山真水无私地敞开着胸怀,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情感的撞击和诗意的启迪。遥想泛舟太湖隐逸而去的范蠡,从西山林屋洞迈出万水千山第一步的徐霞客,以及那在太湖之滨留下许多传奇佳话的唐伯虎和祝枝山……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名士都在此寻觅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而历经岁月变迁,吴中始终保持着一种植根于江南文化,融合于自然山水的风雅。
吓煞人香的碧螺春茶,营养滋补的水八仙,令人垂涎欲滴的太湖大闸蟹、太湖三白,以及那些四时不同的缤纷瓜果……丰富的物产不仅为吴中提供了一种富足、安逸的生活,更滋养了瑰丽、精致的艺术文化。茶文化,食文化,以及各种发达的民间手工艺,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沓来。如何将特色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挖掘文化的深度,提升旅游的品质,正是吴中眼下迫切需要思考的课题。
创建5A,无疑将成为把理念落实到行动最有效的一个载体。以碧螺春茶为例,规划中的太湖旅游景区,将把茶文化与旅游,与宗教、艺术、饮食等紧密结合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茶园、禅茶、茶歌、茶艺以及茶书画等。小到一块景观石、一盆植载造型,一个LOGO标志……都将成为营造吴中特色文化氛围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如此,未来的景区内还会有个性鲜明、管理规范的碧螺春茶家、碧螺春茶街等,将茶文化与产业充分结合。另一方面,吴中区将加快旅游交通、购物体系和旅游服务中心网络建设,大力完善旅游配套,让游客在舒心、放心、安心的环境中尽享旅行的乐趣。
远离喧嚣,回归自然,放下尘世间的纷纷扰扰,在碧螺春沁人心脾的清香中品味湖畔时光的悠然,绵长……这不正是现代人所渴求的一种慢生活、一种微幸福吗?
内外兼修,塑造苏州的太湖品牌
号称“三万六千顷,周围八百里”的太湖,总面积达2400平方公里,苏州占据五分之三水域,太湖72峰,苏州揽入58峰,在国务院规划的沿太湖13个风景区69个景点中,有6个风景区34个景点在苏州,正所谓“太湖风光美,一半在吴中。”
虽然坐拥太湖最美的地方,但是苏州太湖品牌的影响力还不够深远——提起太湖,很多人还不能立刻想到吴中。既然上天给了苏州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今天的苏州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自然与历史的馈赠,不去做好、做足太湖文章呢?
打造苏州太湖品牌,吴中区责无旁贷。吴中沿太湖地区是长江三角洲区位条件最优越、自然山水最优美、人文景观最丰富、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地区。假如说过去吴中被称为“大上海的后花园”,那么现在的概念则是“长三角的中心花园”。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建成以后,整个华东地区就多了一块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新区域。目前,吴中区正紧紧围绕“苏州吴中,太湖最美的地方”旅游核心品牌,强化整体形象宣传、加强旅游产品营销、唱响品牌节庆活动,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市场宣传推介,提升苏州(吴中)太湖旅游景区品牌知名度。
众所周知,旅游业本身是拉动型产业,投资大、回报慢,往往要若干年以后才能感觉到造福后代。但是,从长远的目光来看,旅游对一个地区的产业升级、招商引资、经济发展都有着极好的助推作用,将会产生类似于乘法效应的积极影响。而作为国内最具含金量的金字招牌,5A级景区标准最高,等级最高,国家控制最严。以创5A为抓手,内外兼修,对环太湖旅游景区品质的提升、配套设施的完善、品牌的塑造都有极大好处。因此,创建5A,既是目标,也是手段,既是理想,也是责任。吴中区从优化景区外围环境、提升景区内部品质、强化管理服务水平这三方面入手,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强资源一体化管理,打造旅游精品化景区。
吴中太湖,就像一块璞玉,经过技艺高超、远见卓识的艺术家用心雕琢、耐心打磨过后,必将成为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吴中太湖,又像一位佳人,既有天生的花容月貌,又经过后天的涵养修炼,由内而外,散发出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吴中太湖,一个可以让心灵自由起舞的地方!
转自《中国旅游报》2012年06月22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