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精心呵护那一片青山绿水
时间:2011/9/15 0:00来源:


    走进吴中,一程程生态景观让人留连。而这背后,是吴中人呵护青山绿水的探索和实践。在经济社会跃迁的同时,吴中区探寻出一条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捧回全国生态创建系列中的最高荣誉——国家生态区。


    斥巨资呵护山水
    为太湖编织一件环保衣
    作为拥有五分之三太湖水面积的生态大区,“不让一滴污水流进太湖”,吴中区可谓“绞尽脑汁”。在太湖边,路修到哪儿,污水管网就铺到哪儿。为确保太湖水质安全,吴中区从2007年起实施太湖网围整治工作,涉及网围养殖户2729户,补偿资金6.8亿元,网围养殖面积从原来的22万亩压缩到4.5万亩,有效改善太湖水生态环境。此外,全面推行“河长制”管理制度,对全区9条河道的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实现“一河一长”。
    为全面落实蓝藻应急防控工作,吴中区还投入资金256万元专门落实4艘蓝藻打捞专用船和专用工具,全力保障供水安全。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区出动打捞人员2.6万人(次),打捞船只1.6万船次,打捞蓝藻7000多吨(含水)。
    此外,吴中区把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程,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累计投入18.1亿元用于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10座污水处理厂和900公里污水管网,日处理污水能力达28.5万吨。完成174个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4.6%。在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中,吴中和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合作规划建设“光大环保静脉产业园”,园区内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并网发电,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00吨。还建有污泥处理单位两家、危废处理单位11家,全区污泥、危废都得到有效处置。
    一大批企业通过能源管理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30%以上的效果;关闭35家化工污染企业,降低各种能源消耗3万吨标煤;加快新兴产业聚集和传统产业提升,出台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重点引进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企业;加快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成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15.9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5.8%。
    近年来,吴中区依托太湖山水资源,大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乡生态功能,营造环境优美人际和谐的人居环境。 2007年以来,吴中区共投入绿化建设资金6.59亿元,新增绿地林地面积3.06万亩。目前,全区林地、绿地总面积达31.8万亩,扣除太湖水域后森林覆盖率达28.6%。
    环保网络覆盖农村
    每个村都配上环保监管员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生态环境是维持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屏障,也是形成“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生态特色与旅游优势的重要元素。然而长期以来,农村给人们的感觉总是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禽畜乱跑……如何改变这些现状,美化村民们的居住环境?吴中区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区161个行政村(社区)设置了161名环保监管员,使环境监管的“触角”进一步向农村基层延伸,实现了环境监管全覆盖。
    据悉,吴中区环保部门对161名环保监管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就环保监管职责、环保宣教、新农村建设、环保政策、环境信访调处等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实现持证上岗。同时,成立村(社区)环保办公室,为每名环保监管员订阅相关报刊,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熟悉辖区情况的优势,做好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员、环境信访的调解员、企业环境行为的监督员。
    这161名环保监管员在当好监管员的同时,还要扮演服务员的角色。首要任务是做好农村环境质量巡查工作,密切关注企业排污、河道水质等直观环境质量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传达区域环境质量信息。其次,还要协助上级环保部门进行环境投诉和污染纠纷的基础调查和处理,做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代言人,及时向矛盾主体单位反映。在农村环保宣传和创建工作中,环保监管员不但要充当向群众宣传环保法律法规的解说员,及时张贴公布有关环保宣传资料,还要充当各种环保宣传活动的组织者,带领群众积极参与绿色社区、生态村创建等工作。
    为巩固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成果,吴中区将2010年度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的范围确定为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的10个镇、街道,计划实施44个村庄的生活污水示范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11023万元。目前,已完成项目19个,在建项目21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套,铺设污水管网158公里,完成投资9818万元。
    提升环境综合指数
    生态细胞工程要遍布城乡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吴中区的定位为高端产业城区、文化旅游强区,以及现代服务业和生态人居高地。今后五年,吴中区将坚持“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目标定位和“走进太湖时代”发展战略,将全面推进外资经济、民资经济、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四轮驱动”,重点突出开发区、度假区、建成区和中心镇“四大板块”,着力强化载体布局、特色产业、资源要素和吴中品牌 “四个集聚”,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人才引育、生态环境、城乡建设、民生幸福、社会管理、典型示范、党建强基等“八大工程”。
    “生态吴中”始终是吴中区的绿色名片,建设 “山水苏州、人文吴中”,走进“太湖时代”打的就是生态牌。如何才能使生态更文明,基本实现生态现代化?
    吴中区提出,要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末,全社会环境投入占GDP比重达4.5%,陆地森林覆盖率达43%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和9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超过95分,“蓝天”标准天数超过330天,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为此,吴中区将深化生态保护修复,重点打造太湖、澄湖、尹山湖、独墅湖四大板块,深入实施东太湖综合整治工程、独墅湖绿化景观工程、太湖湿地公园提升扩容工程,以及绿化造林、河道疏浚、宕口整治等环境优化工程,把“四湖”建设成为生态产业集聚区、生态技术展示区、生态居住示范区。
    另外在现有工业产业发展上,鼓励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今后,吴中新落地的项目绝对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甚至是无污染的,并将下决心、花本钱改造、关闭、迁移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花心思、想办法培育、引进、投产一批绿色、低碳项目。特别要按照江苏新一轮化工生产企业整治工作要求,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进园入区工作,加强对年耗煤3000吨以上的47家主要能耗企业的督促指导,不折不扣完成全年节能目标任务。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推进环境监管整治。

 

www.szthly.com

转自《城市商报》2011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