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藏龙卧虎”穹窿山
时间:2011/8/29 0:00来源:

□章玉华
   久闻穹窿山,不仅是因为有姑苏第一山、吴中第一福地之称,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着太多的传奇。在我的眼里,它是一座名山;在我的心里,它又是一部圣书。看它,历久弥新;读它,永不厌倦。孙武文化沁润穹窿山,据传此山为中国大军事家孙武著书、立书之地,功成名就之地,终老归隐之地。现保留有孙武苑,同时还有苏州地区最古老的寺庙穹窿寺、韩世忠隐居的宁邦寺、江南道教中心上真观、中国五大名台之一的朱买臣读书台、中国国防教育基地等景点,如果有一座山可以称之为藏龙卧虎的话,那么非穹窿山莫属了。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次次上穹窿,有望湖亭的御碑为证。天气爽朗的日子里,在望湖处可将八百里太湖、七十二诸峰尽收眼底。往近处看,可以看到层峦叠翠、阡陌纵横之江南田园风光。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我来到穹窿山脚,穿过铁竹亭长廊,踏着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御道,好像闯入神仙世界,置身于缥缈虚幻的境地,显得空灵与飘逸,此时此刻,想起2500年前的兵圣孙武,创作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从此穹窿山成为了兵家圣地。
    穹窿山中仅“孙子兵法”这四个字的份量,便足以让这座341米高的苏州第一高山仰为观止了。当年曾是齐人的孙武为避战乱而居吴地,就在这穹窿山写下了十三篇奠定其兵圣之位的《孙子兵法》,也从此穹窿山成为了兵家圣地。孙武苑所在的茅蓬坞,为山中腹地,也是苏州城西山区中最深最原始的山谷。掩隐在苍松翠竹之中的孙武苑坐落得极是隐秘,四周古木森森,绿荫匝地,烟锁云雾,深僻幽静,古朴肃杀,竹篱茅屋里模拟展示出孙武子昔日著书的场景,光线甚是昏幽,人行其间体验一番当年孙武胸装雄兵百万,运筹帷幄的气势。
    走近毛泽东的题词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八个大字,苍劲有力,气势不凡,更增添其神圣气氛。孙子兵法碑刻廊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文碑,字体端庄、挺拔秀美。回廊里满是名家书法,各具神韵,或行或草、或篆或隶莫不恢弘盖世。再现孙子军事思想精髓的兵圣堂,四面凌空、四墙开门,保持了四周有廊的春秋时代建筑风格,堂内陈列着孙武生平事迹及有关吴国的历史文物资料。
    登上“朱买臣读书台”,正是“覆水难收”典故的原型。想当年,朱买臣贫困潦倒以打柴为生时就居于穹窿山脚下,他酷爱读书,为怕人嘲笑,就将书藏于山里,其妻嫌他没有出息,抛夫而去,不料想在朱五十岁上经人引荐而被汉武帝任为中大夫,前妻闻此讯悔之莫及,遂请求破镜重圆,再续旧好,朱当即以水泼地,命之收覆……
    要说在这穹窿或隐居或练丹或读书过的名人还真是不少,传说有西汉的谋略家张良,有布雨神仙赤松子,还有抗金名将韩世忠,据传他率其部下六大将削发学禅就在穹窿山的宁邦寺,还有明惠帝,为避燕王追杀而逃亡在拈花寺……不可谓不藏龙卧虎。到此一游而留诗题词的更是数不胜数,有唐人陆龟蒙、皮日休,有今人于右任、章太炎……就在这座小小的穹窿之上,大大小小的摩崖石刻竟多达五百余处。
    相对于诸多名山大川而言,穹窿山如同一座精致的文化山水盆景,宛若一本典藏丰富的大书,百读不厌,散发出独特的神韵和无穷的魅力。穹窿山,一座您谈古思今,访踪千年历史文脉;悠游小憩,尽享“天然氧吧”的绝佳之处。

 

 

 

www.szthly.com
转自《苏州日报》2011年0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