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会展旅游能否闹猛平日太湖
时间:2011/7/18 0:00来源:

□ 商报记者 吕晓华
    通讯员 张栗栗
    周末小长假,太湖大桥上汽车排长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平日里,洞庭东西山依旧是那么静谧,甚至有点冷清。冰火两重天,成了太湖旅游不容回避的事实。如何走出假日市场?吴中区旅游局从今年起,将力促会展旅游,将太湖好山好水打造成会展旅游的热门之地。
现状:
    假日游一枝独秀
    环太湖旅游人气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假日经济一枝独秀也是另一个事实:一到节假日长三角的游客蜂拥前往太湖,但在平时环太湖各旅游小镇却无一例外显得相对有点冷清。与成熟的旅游目的地相比,太湖旅游的淡旺之差显得有点大。
    老俞是土生土长的金庭人,在明月湾古村前开了一家农家乐。“周末像打仗,平时挺空闲。”这是老俞对自家饭店生意的精炼概括。他说,每到星期五,店里就要开始准备好各种食材,周末早上要去补货,一周主要指望着周末这一波生意,不准备好不行。到了周日,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把各种食材清空,因为接下来五天生意肯定“好不到哪里去”。“农家乐吃的就是新鲜,而且以回头客居多,如果原材料不好,生意只会越做越小。”老俞说,在西山岛的众多景点中,明月湾相对属于人气高的,还有些景点附近的农家乐,生意还要难做。
    记者采访了环太湖各旅游景点,对假日市场的依赖可谓是普遍状态。相对成熟的旅游景区点,在平时有固定旅游团队,其他的则真可谓经营惨淡。而依托于旅游的众多农家乐饭店,则是普遍和老俞的情况差不多。
    另外一个现状也让环太湖旅游很纠结——留不住人。当日来,当日去的占绝大多数,一方面钟摆式的旅游大军严重考验着环太湖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也让环太湖各旅游酒店形成了高空置率。从旅游部门提供的数据来看,环太湖旅游酒店大多周末需要预订,而平时住房率却不足50%。
试水:酒店盯准会展“蛋糕”
    如何破解 “假日市场”这一难题?太湖旅游今年将力促会务游,依托山水资源和现有接待能力,把太湖好山好水打造成会展旅游热地。
    吴中区旅游局副局长周丽强介绍,会展旅游(MICE)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包括会议、奖励旅游、大型企业会议和活动展览,由于在举办会展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他活动,因此它的范围就扩大到奖励旅游及节事活动。简单的说,会展旅游包括奖励旅游和会议展览,目前已占全球旅游总收入的12%。
    会展旅游由于具有较强的价值增值效应和较高的创益能力,而在旅游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高端的位置。在会展活动中形成游客的主体本来就是会展代表及因会展活动而流动的外围受众,这些人都有可能转化为观光游客,成为会展旅游的副产品,因此,会展旅游关心的不是开什么会,展览什么东西,而是如何为与会展相关的人员提供服务,从会展本身拓展到住宿、餐饮、娱乐方面,继而在争取游览、购物、旅行等方面创造需求。
    跟一般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相比,从价值创造角度看,会展旅游产品附加值较高,产业链较长;从消费群体和服务性质来看,它属于商务旅游、公务旅游的范畴,是典型的专业服务业,具备现代服务业的本质特征。因此,国际上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无不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
转型:
    太湖准备好了吗?
    环太湖旅游的兴起毕竟时日还不长,从传统的景点游向深度游和会务游,太湖准备好了吗?
    吴中区旅游局局长程飞介绍,首先会务游和传统的景点游并不冲突,而是一种有效的互补。发展会展旅游一个重要条件便是酒店。吴中区有丰富的会展旅游资源,也具备打造会展旅游目的地的有利条件。目前吴中环太湖地区酒店类型齐全,会议、住宿设施完备,在会展旅游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可接待商务、会务游的星级酒店和度假型酒店约30家,可同时容纳12000多人进行商务、会务活动。
    今年举办的太湖文化论坛,便是对环太湖发展会展旅游一个很有力的注解。太湖文化论坛的所在地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是华东最大会议中心,背靠风光旖旎的穹窿山,面朝秀美浩瀚的万顷太湖,拥有大型会场4个,还配备可容纳10-300人的大小会议室14个;贵宾休息室10个。其中最大的太湖厅可容纳2000人会议或1600人用餐。太湖国际会议中心提供同声翻译系统、数据接口、多媒体投影等先进的配套会议设施,是目前国内设备最先进、设施最完备的会议中心之一。
    另外,花园式国宾馆东山宾馆,太湖畔首家五星级酒店宝岛花园酒店,养生会务胜地环秀晓筑,太湖桥头的太湖高尔夫酒店,中国唯一的帆船主题大酒店玛斯特堡,东山入口处的岱湖山庄,休闲会务一体的涵园国际俱乐部等,不仅涵盖了多种档次和多种特色,有条件打造成为苏州的“会客厅”和“多功能厅”。

 

 

 

转自《城市商报》2011年07月14日 2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