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鲚与银鱼、白虾并称为“太湖三宝”,以其鲜美的风味受到多方食客的赞誉。长期以来,梅鲚是太湖渔民捕捞的主打品种,但却难以实现人工养殖。近日,由苏州大学陈剑兴主持的苏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梅鲚的人工驯化与繁殖技术研究”,通过了有关专家的鉴定,首次突破梅鲚人工繁殖和培育的关键技术,对梅鲚的规模化养殖和种质保护、增殖具有重大意义。这样,“太湖三宝”全部能人工养殖了。 梅鲚又叫湖鲚,为长江刀鲚在长江流域大型湖泊的陆封性亚种,是中国特有鱼类。梅鲚在明朝时就被作为“贡品”献给朝廷。作为长江流域大型湖泊重要的捕捞对象,梅鲚的年产量约占这些湖泊总产量的一半,也是肉食性鱼类的天然饵料。梅鲚营养丰富,所含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常规经济鱼类。各年龄段梅鲚肉中均含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占干物质重量的75%,其骨和卵所含钙质为银鱼的三倍。 陈剑兴介绍说,梅鲚和长江刀鲚都属于鲚属鱼类。鲚属鱼类与其他鱼类不一样,繁殖难度大。长江刀鲚人工繁殖至今尚未成功。此次梅鲚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对探索长江刀鲚的人工繁殖具有重大意义。项目组针对梅鲚繁殖习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摸清了人工繁殖的最佳时间,进行了梅鲚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孵化出梅鲚鱼苗320万尾,开展了仔鱼的培育阶段饵料筛选和养殖驯化的研究。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