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 首页 >> 政务资讯 >> 文章
苏州乡村旅游迎来新机遇新挑战
时间:2009/11/9 0:00来源:
  近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WTO)旅游专家委员会委员、旅游市场营销顾问徐汎来到苏州,为全市旅游行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了“从农家乐到乡村旅游”的演讲。记者了解到,相比世界其他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仍处在 “农家乐”的初级阶段。苏州周边有着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突破,给本市的乡村旅游发展创造新的机遇,这正是全市旅游行业面临的一大全新挑战。

  据徐汎介绍,目前国际乡村旅游是文化含量高、体验性强的小流量产品,产品的核心是文化与人民,精髓是文化体验加上乡村休闲式的“绿色度假”。而我国乡村旅游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粗放型开发阶段。其表现形式,更多为“农家乐”的方式,城镇居民去郊外的农村度周末、玩牌、用餐和吃农家菜是主要的卖点。

  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在一段时间内,城镇居民仍会对“农家乐”式的休闲方式有较大的需求,市场仍会继续发展。然而,中国旅游消费者的不断成熟,正在不断挑战旅游供给,随着时间的推移,游客会对旅游产品升级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我国乡村旅游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其产品结构中的位置不会改变,但在一个区域内(如苏州),致力于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按照国际理念、国际标准,高起点地开发乡村旅游的产品,是可能的也是需要的,更是有广阔前景的。

  徐汎指出,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更多的是农业旅游,总体上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尤其对乡村文化、遗产、村民生活的认识表面化,甚至失之肤浅。乡村旅游的营销也处于初级阶段,普遍的现象是缺乏营销尤其一体化营销的理念,缺乏对市场的研究调查,缺乏营销战略与计划。

  对于今后国内的乡村旅游应如何发展,徐汎提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不能操之过急,必须规划在先、布局得当、理性建设、稳步发展。她还提出,在三到五年内,国内的乡村旅游应学习国际理念、参照国际标准,从高起点发展、小规模起步,并由此提出了5种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令人眼前一亮。

  乡村旅游+文化旅游

  乡村文化的本质是农耕文化,农耕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农耕的生活方式,并衍生相应的农耕文化与风俗民情。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共同点是:游客要求益智、吸收知识;要求慰藉、安抚心灵,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可以从这个角度相融合。为此,乡村旅游需要增强文化的厚度,旅游点需要深度挖掘本地文化的内涵,尤其注重村民生活,同时与周边文化旅游点组合,以增强产品的厚重度。

  乡村旅游+自然旅游

  乡村旅游与自然旅游的共同特点都是亲近自然,亲近原生态。两者从这个角度融合后,乡村旅游需要走出农家和村落,旅游点与周边的森林、湖泊、海岸组合,以扩大市场的号召力。

  乡村旅游+休闲度假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市人渴望逃离水泥森林,寻求身心放松。从这个角度融合后,乡村旅游需要放慢速度,慢是接近自然的方式之一,是休闲度假的基本条件。旅游点要引入旅游度假的概念,给客人更多停留的理由和机会,以扩大产品吸引力。

  乡村旅游+运动旅游+康体旅游

  三者之间的共同点是,都市人渴望在自然之中的康体与锻炼。为此,乡村旅游需要增加活动、增加运动、增加康体。旅游点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可供客人选择的多种活动,也可与周边自然环境相结合,以增强产品活力。

  乡村旅游+志愿旅游

  两者的共同点,是都有着强烈的环境意识。以保护环境和改善当地民众福祉的方式,在自然界进行的负责任的旅行。从这个角度,乡村旅游要增强责任感,防止过度开发,防止过度商业化,旅游点要升级,包括理念的升级和产品的升级。

  来源:姑苏晚报    编辑:朱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