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为我国特产,至今仍保持着约一亿年前的古老风貌,有“植物中的活化石”之称。其果色银白,外形如杏子,故称银杏;去其果皮后,果核呈玉白而光洁,故俗称白果。银杏雌雄异株,叶入秋黄绿,落叶时间,雄树多较雌树迟;雌树常比雄树肥矮多枝。大多栽植于房前屋后的平缓地带,树干粗大,虬枝凌空,最称佳树,亦为优良的观赏树种。 银杏原系野生,洞庭山人工栽培始于唐代,大量发展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发展最快的是最近十年。生长缓慢,一般须十年后才嫁接,30—40年后才大量结果,祖父植树到孙子一辈才得利,故银杏又称为“公孙树”。 寿命极长,可达千年,百年老树则随处可见。果仁(食用部分)肉质碧绿糯软,营养价值极高;果皮、叶均可入药;树干材质致密是制高级家具、雕刻、木模、匾额的良好材料。 品种分佛手与梅核两类,主要品种有大佛手、小佛手、洞庭皇、大圆珠、小圆珠、鸭屁股圆珠等。其中以洞庭皇和大佛手为最好。时下洞庭银杏正陆续成熟,大家可以到洞庭东西山品尝新鲜的白果。 来源:金庭镇 编辑:朱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