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临近,承载着世博文化的世博旅游纪念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如何在纪念品上体现出世博精神、上海风貌,体现出中国特色,通过纪念品让游客留住世博体验,唤起对世博的美好回忆,成为有关部门、企业、学者热议的话题。 7月17日,长三角合作推进世博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会议在上海举行,上海市旅游局联合江苏省旅游局和浙江省旅游局共悬“募集令”,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公开征集世博旅游纪念品“金设计”,2009年“老凤祥”杯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同时拉开序幕。 据上海市旅游局综合业务处处长章谟德介绍,上海每年都会举办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旅游景点的纪念品设计大赛、旅游纪念品流行趋势发布会,促进旅游纪念品行业发展。今年“老凤祥”杯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首次在长三角范围内征集作品,以发掘世博主题旅游纪念品的优秀设计。 同时,上海世博局于7月13日发布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生产商招募公告》,公开招募13个类别的特许产品生产商。世博局还特别成立了世博特许产品研发团队,免费为生产商和设计公司服务。 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旅游纪念品消费占旅游收入比例在4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在22%左右。 2010年世博会将为上海带来7000万人次游客,其中外宾350万至500万人次,这为旅游纪念品行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长三角合作推进世博旅游纪念品开发工作会议上,上海的老字号———老凤祥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力华说:“世博局公开招募特许产品生产商让我们非常受鼓舞,公司上下共同努力抓住机遇,设计团队也加班加点工作,5天已经有100多件成型的设计。”据介绍,“老凤祥”已获得了贵金属类别的世博特许产品生产、制作、设计、销售权,8月初第一批产品将投向市场,之后会分批次推出新产品,“常推常新”。 6月17日,世博局已召集了包括老凤祥、豫园商城、东方珍藏、城隍珠宝等一批拥有独立设计团队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召开了世博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营销专题会议,会上对其即将公开招募世博特许产品生产商进行了说明,各个企业均表现出极大兴趣。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旅游纪念品存在设计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设计中文化积淀较少,设计、生产、销售脱节等问题。 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旅游纪念品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件物品的价值,无论是自留还是送人,纪念品体现了身份和文化。而世博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可以有三个铭刻:一为铭刻世界的上海、世界的中国;二为铭刻时间,不仅局限在2010年,还可以打开思路,记住从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直至今天的时间轴;三为铭刻个人,即世博与我。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楼嘉军说:“景区景点不同,旅游纪念品就不相同。直接影响游客是否购买旅游纪念品有三大因素,即特色、价格、携带方便,因此世博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也要在这三大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求创新。”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葛鸿雁指出,目前市场上旅游纪念品雷同的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设计者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做旅游纪念品的原因,因此旅游纪念品行业发展还需要法律法规护航。同时,开发设计世博旅游纪念品不应忽视专业院校的力量,可以通过对专业院校的教育培训,传播世博理念,也可以进行校企合作,还可以发掘院校中教师的潜力。 来源:中国旅游报 编辑: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