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阴雨,这阶段不算太热。不过接下来,还要当心 “秋老虎”。气温一高,细菌,病毒繁殖就快。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除继续做好防蚊灭蚊,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还应注意预防红眼病、流行性感冒 (含甲型H1N1流感)、伤寒副伤寒。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由肠道病毒引起,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通常是为1-2天。临床表现为结膜水肿、充血、点片状结膜充血,伴眼球异物感、流泪、眼痛等症状,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共用毛巾、手帕、浴巾等,经常去游泳的,就更要当心了。红眼病,八九月是流行高峰。预防上,勤洗手,尽量不用公共毛巾洗脸,不用手揉眼睛;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和幼托学校要加强管理、消毒和宣传教育;一旦发现类似症状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流行性感冒,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这其中,也包括甲型H1N1流感。临床上,均可表现高热、头痛、四肢酸痛、乏力和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根据苏州市疾控中心对流行性感冒季节性监测结果,每年夏季( 8~9月)是季节性发病高峰;同时,目前也正值全球和我国甲型H1N1流感发病期,因此,市民要特别注意。预防上,市民应注意室内经常开窗通风,生活上应保持规律,睡眠充足;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含甲型H1N1流感)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此外,近期留学归国人员较多,如果恰好是从疫区回来的,应该自觉居家观察7天,不要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去,有上述症状,及时就诊。 伤寒副伤寒,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临床上表现为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等,主要通过水、食物、生活接触传播;夏秋季为流行季节;好发年龄主要是学生与成年人。预防上,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多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这两天,昼夜温差大,感冒发烧的市民挺多,要多注意。还需要提醒的是,各类幼托机构、学校,秋季开学前应做好饮水器具、食堂餐具清洁、消毒及环境整治,防止儿童、学生开学(园)后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发生。 来源:苏州新闻网 编辑:朱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