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阵雨、暴雨,考验着苏州的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市气象部门的预报信息显示,接下来一段时间,受台风影响,苏州仍将出现局部大暴雨天气,防汛工作不能松懈。昨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冒雨前往太湖、城区部分水利泵站,察看防汛工作。阎立强调,遇到局部灾害天气,防汛应急预案要在紧急情况下及时运作发挥作用;要提高防灾救灾能力,一旦出现涝情,要及时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副市长周玉龙一同前往察看。 昨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城北大雨瓢泼。阎立一行首先来到太湖金墅水源地保护区。金墅港取水口设计取水量为每天60万吨,今年年初有关部门对水源保护区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水质明显改善。阎立详细询问了取水口水质情况、太湖水位变化以及排水情况。 昨天下午,太湖水位继续上涨至3.83米,超过警戒水位0.33米,又刷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位。水利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苏州境内的太湖大堤防洪标准已大大提高,堤坝平均高6米,因此目前的太湖水位仍然是可控的。苏州境内的两条太湖泄洪通道保持畅通,望虞河常熟枢纽排水量已增加至180个流量。 在太湖胥口水利枢纽,阎立一行实地察看了节制闸、船闸的实时运行情况。胥口水利枢纽是国家治理太湖的重点工程——环太湖大堤的配套建筑物之一,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侵袭。通过对枢纽的控制运行,可实现水资源在太湖与内河间的调度。当太湖平均水位超过4.2米,枢纽关闸停航。阎立要求胥口枢纽加强对太湖水位、水质的监控,为城区河网水位、水质当好“瞭望者”。 澹台湖枢纽是城区十大防洪枢纽中规模最大的一个,设计流量为60立方米每秒。在枢纽现场,阎立一行仔细察看了泵机、闸门的运行情况。目前,我市城市中心区防洪工程已形成一个大包围,面积约84平方公里,设计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十大枢纽同时开闸,一个“滴答”,排水量可达260立方米。 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出梅以来,我市已出现6次暴雨或特大暴雨,今天局部地区仍有暴雨和内涝。受台风影响,6日到8日,暴雨天气将持续。为充分作好准备,目前,沿江各闸正继续全力抢排。 阎立强调,应对局部灾害天气,关键是要有预案,要保证预案在紧急情况下运作得起来。应对强降雨要有强排措施,确保及时排除内涝。气象部门要提前为防汛、水利部门提供信息,水利部门要及时掌握太湖水情和大江大河的防洪情况。中心城区要在暴雨来临前预降水位,保证居民区在暴雨中及时排出积水。遇到台风、暴雨同时来临,老城区房管部门要及时掌握老房子的情况,一旦出险,要及时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老城区在背街小巷的改造中,要找准薄弱点完善配套,提高防洪能力。 【新闻背景】 今年7月8日出梅,从7月22日转为多阴雨天气。暴雨过程频繁,民间有倒黄梅的说法,气象上没有倒黄梅的定义,但是作为惯例,梅雨中断后的第二段连阴雨从7月上半月开始,称为梅雨继续,或俗称二段梅或倒黄梅。从7月下半月开始,则称为夏季连阴雨或简称夏雨。今年的情况属于夏雨天气。 近60年来,苏州多次出现夏季连阴雨,比较典型的出现在1957年、1980年、1993年和 1999年。其中1957年的夏季连阴雨出现在7月26日——8月11日,17天中只有3天没有出现雨水。1980年的夏季连阴雨出现在 7月 29日——8月 22日。1993年夏季连阴雨时间最长,从7月15日到8月22日,持续了39天。1999年是苏州出现夏季连阴雨天气最近的一年,在这一年的8月10日-30日这段时间里,苏州经历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姜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