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一号线首末站由南向北贯穿全镇;划入苏州城市发展规划的中心城区;成为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先导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木渎正在从一个城郊乡镇逐渐跃升成集山水、人居、科技、商贸为一体的苏州中心城区的新城市板块。 从乡镇到城市,就好比鲤鱼跃龙门,木渎面临的升级考验是全方位的。如何做好这篇对接现代化的大文章,木渎镇党委书记戈福林说,核心就是六个字:“抓调整促转型”。具体来说,就是抓住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调整转型的时机,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做大产业盘子,全力打造新型工业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创新创意产业高地。 启示之一:新兴商业如何找准发动机 从丰田、别克等大众品牌入驻,到奔驰、奥迪等高档品牌落户,3年来,木渎凯马汽车城吸引了30多个汽车品牌。作为目前苏州最大的汽车市场,凯马汽车广场今年上半年销售汽车9805辆,销售额16亿元,同比增长约16%。然而,对于“凯马”来说,汽车销售只是一个载体,各种衍生产业才是木渎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实现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跃龙门”的真正指向。凯马广场发展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孙海告诉记者,目前,广场内已形成高档写字楼、餐饮娱乐中心、酒店公寓等多种业态的商圈,今后还将打造婚庆一条街。他们还组织自驾游俱乐部,推出一站式旅游超市,将汽车服务、休闲、文化、运动、商务五大功能融为一体。 凯马汽车城的悄然升级,只是木渎服务业“跃龙门”的一个典型。近年来,这座千年古镇,依托秀丽的山水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雄厚的产业基础,抓住6000多户农户全部进城和近30万常住人口集聚带来的旺盛人气和商机,全面加速“退二进三”和产业升级,形成了香港街、金枫路、长江路、凯马广场四大商圈。其中香港街总规划面积8万平方米,主要发展购物、餐饮、休闲等;金枫路商圈以配套现代商务为主,发展百货、酒店、写字楼等;长江路商圈则具有集专业商贸、现代物流、高等教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功能。 四大商圈好比四台强劲的发动机,带动了全镇的新兴商业。“长江壹号”、“木渎新天地”等商业地产项目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与传统商业不同,新兴商业集住宅、消费、休闲于一体”,木渎镇镇长包勤康告诉记者,全镇还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兴商业地块即将开发,总投资约50亿元,大多数是民间投资。 启示之二:专业市场如何放大辐射效应 在木渎长江路有一处普通的住宅楼盘,2006年售价仅为4000元/平方米,2007年一下涨到了7500元/平方米。木渎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从这里聚集了华夏五金机电城、江南汽配城、凯马汽车用品城等专业市场后,人气不断飙升,商业氛围日益浓厚,周边的房产和商业项目一个比一个火。2007年10月,华夏五金机电城一期正式开业,不到3个月,商户入驻率就达90%以上,2008年销售额近30亿元。据介绍,一期300多商家中,有八成是东中市和西中市搬迁过来的。一期的火爆,使得二期还没开业,商铺就被抢订一空。 如果剖析一下商铺火爆背后的原因,就会发现还有更加神奇的奥妙。华夏五金机电城销售的产品,虽然主要仍是五金工具和机电产品,但机电城内设有贸易园区、服务园区、科教博览园区、研发园区、生活休闲园区五大园区,正是这一条拉长的产业链,放大了五金专业市场的辐射效应。 启示之三:文化如何引领产业升级 2008年12月,木渎镇亮出了让人刮目相看的一招:金枫路创新创意产业街区开街。 为了明确街区的产业定位,木渎专门聘请了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作了产业发展规划,计划用3-5年时间,打造100万平方米以上规模的产业孵化载体。目前,吴中科技创业园已投入运营;天隆科技园、金枫高新产业园已建成;博济科技园、东创科技园正在加快建设。 作为苏州城西的经济重镇,在谋求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中,木渎锁定创新创意产业。木渎镇镇长包勤康说,简单的制造业将逐渐淘汰,木渎要发展一种介于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它既具有第三产业即传统服务业的服务、贸易、结算等的职能,又具备独特的研发中心、公司核心技术产品的生产中心,以及既剥离又融入第二产业的职能。 据介绍,不久的将来,在长1.3公里的金枫路街区内,将设立独具特色的动漫衍生产品设计、展示、交易中心、知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开办创意集市、创意产品长期展示区等,通过系列创新展示,吸引国内外买家和原创者聚集到这里。这里还将借鉴日本六本木的复合式改造开发方案,力争将金枫路打造成“城市里的城市”,人们24小时生活所需都能满足,有公园、办公室、住宅、商场、饭店、美术馆、地铁等主要功能,都复合存在一个延续性的规划建设里。 一个新兴产业的聚集发展必然需要大量的新型专业人才。5月21日,由冯小刚、田壮壮、葛优等众多明星大腕助阵的木渎首届全国创意新星大赛正式拉开序幕。创意新星大赛从7月持续到11月,获奖“新星”不仅可获重奖,同时还可获帮助设立个人创意工作室。木渎镇副镇长许峰介绍,举办创意之星大赛就是为了从中发现一批“创意”贤才,并通过木渎镇的创业基地成功孵化一批特色创意产业。大赛邀请范小天、孙立军等成立专业评审团,坚持创意主导、引领大众的评审标准评出各项大奖,并以此为平台,使得优秀原创作品进入市场。 来源:苏州日报 编辑:朱美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