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会给一个地区带来什么?看看开发前的木渎,很大一片棚户区,河道干涸,房屋陈旧,现在,景区建设让这里变废为宝,变土为金,地方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让木渎从一个亟亟小镇跻身于国家历史文化名镇行列,不仅知名度大大提升,古镇千年文化也得到保护和传承;旅游,让木渎每年接待上百万中外游客,既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渠道,也促进了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工艺产品的销售,拉动了木渎旅游产业链的建设。 当木渎的众多房地产开发商在自己的宣传彩页上,不约而同地印上“选择木渎古镇,就是选择与名人为邻”作为提升房产身价的筹码,不能不说,旅游带动的是更大的社会、经济、文化效益。“旅游收入,只盯住门票,不仅没有生命力,也是目光短浅的行为。”这是木渎旅游发展实业公司总经理周菊坤多年前就认识到的问题。那旅游景点如何开发门票之外的经济收入呢?他说:“我们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这旅游的六要素,整合相关资源,打造一条木渎旅游产业链。”产业链如何打造?木渎将“在门票之上,加强旅游相关行业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 木渎现已成立“旅游相关行业协会”,下设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宾馆四个分会,这四个分会涉及木渎镇的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未来将逐步打造一条旅游产业链,全面提升木渎旅游接待的档次水平,从而带动一方经济。而一旦形成产业链,某个环节出问题,就必然影响全局,所以,加强管理,创造出新,保证这条产业链良性循环很重要。 在苏州很多有名的景区,当地农产品很丰富,而且“自采自游”的形式,吸引了不少游客,然而遗憾的是,对于这批农产品,深加工比较浅,游人自带程度较低,影响了旅游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现象,在一些景区,游人游览了一天,却没办法住下来,也就是吃住娱 行跟不上。 木渎根据周边尚未形成规模接待条件的形势,创造性提出了“游遍环太湖,吃住在木渎”的口号,口号一经提出,即不乏周边景区的微辞,但就它目前所拥有的宾馆酒店的数量和水平,这个口号的确是喊出了木渎旅游中的一个亮点。周菊坤说:“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做成旅游配套产业,也是木渎旅游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据介绍,旅游发展公司不仅将远近闻名的“藏书羊肉”与旅游资源整合,促进羊产业的发展,还深入挖掘吴地文化内涵,倾力打造水乡“姑苏十二娘”品牌形象,利用木渎得天独厚的旅游条件,带动十二娘背后的十二个产业的发展。 来源:吴中旅游杂志 文:沈姗 编辑:姜鹏 |